![]()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绩溪县荆州初级中学扶贫工作的几点做法 作者: 胡名雄 文章来源:绩溪视窗 点击数: 8990 更新时间:2018/9/1 21:48:04
走好教育扶贫“三步曲” 谱写学生励志新篇章
——绩溪县荆州初级中学扶贫工作的几点做法
摘要:学生资助工作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一项惠民工程,倍受社会和百姓的瞩目,关系到教育的均衡、稳定、和谐发展。我校地处皖南山区最偏远的大山中,历年来,将学生资助工作摆在学期初首要大事上来抓——抓实、抓细、抓好,关注教育民生,关爱贫困家庭,助力学生成长。 关键词:教育 扶贫
第一步——做“爱心使者”,摸底必求“摸清”
摸底必求“摸清”,组织集中走访。每年春季、秋季学期散学典礼后,我校将学生按照辖区内村庄的分布情况,抑或按照班级情况,结合“假期大走访”,将全体教师兵分三至四路,每组都有学校领导带队,百分百全覆盖深入全校所有学生家庭走访,教师每到一处,由校领导或班主任领头,细致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收入来源,讲解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的资助措施,发放《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在走访中,学校特别把建档立卡学生家庭作为走访活动的重点,教师及时发放《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注重宣传义保民生政策,宣传了学生资助政策,通报学生在校期间享受资助的项目及金额,核实《扶贫手册》,同时教师热情回答了家长的问询,积极为家长释疑解惑。摸底必求“摸清”,组织全面家访。学校部署学期中间内班主任、任课教师不定期开展“走进家庭,合力育人”家访活动,尤其加强对留守儿童、单亲学生、学困生、孤残学生进行了关注,要求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家访教师积极记录家访情况,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班主任、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实现学期内班级学生家访百分百全覆盖,不仅参与便民服务,提高了家长对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也极大增进了家校联系,还确切了解了一些典型的非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更为下一步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摸底必求“摸清”,讲究方法策略。摸底必须“摸清”,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活动前,学校先联系乡镇摸排掌握情况,进而要求班主任备好课,根据班内学生状况进行情况分析,重点列出建档立卡学生、贫困生、学困生、留守儿童以及单亲孤残学生及问题学生名单;二是根据学生名单确定家访路线,教师走进家庭,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全面反馈了孩子的在校表现、个性特点及学习情况;三是家访过程中,班主任、任课教师深入了解了孩子在家学习、生活以及家庭的境况,并及时做好记录,还对一些特殊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四是家访教师与家长就孩子非在校时间的安全监管等方面坦诚地交换意见和建议,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升学校育人成效;五是家访教师不辞辛劳地上门“访”、“问”、“听”、“见”、“谈”,走村串户,多管齐下。
第二步——做“执法先锋”,执行必遵“程序”
做“执法先锋”,执行必遵“程序”,做到政策宣传,深入人心。利用电子显示屏重点宣传了义务教育“零收费”,同时将《开学收费公示》、《绩溪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办法》等教育收费文件、公告、宣传材料及教育收费举报电话等张贴于公示栏,自觉接受家长及社会的监督,更好地推进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在教室里,各班班主任及时利用“开学第一课”、毕业班 “最后一课”向学生、家长宣传教育民生工程,以及让毕业班的学生了解中职、普高的学生资助政策的条件、流程等。做“执法先锋”,执行必遵“程序”,操作规范,程序到位 。怎样把好事办好、办实,是学校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我们操作要规范,程序要到位,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我校在资助工作中,重点把握了以下四个环节,一是严把个人申请关;二是严把资助条件关;三是严把公示、公告关;四是补助及时打卡发放。学校做到层层审核,层层把关,公正透明,尤其将建档立卡学生作为工作重点,确保做到人数无误、资金无误、签名无误、打卡发放无误,坚决摒弃平均分配,杜绝优亲厚友,不搞轮流享受,做好宣传、认定、公示,让评审在阳光下操作,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真正落实好国家的惠民政策。
第三步——做“知心朋友”,扶贫更需“扶心”
做“知心朋友”,扶贫更需“扶心”,坚持帮助学生解困的同时,力争达到与育人相结合。工作中,关注资助对象,关注重点环节,在对学生资助的同时,力争达到与育人相结合。要求教师更多地关心贫困学生的心理、学习状况,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层,采用对贫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用爱心和耐心呵护、感化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充分感受学校和社会的温暖,树立学习信心。做“知心朋友”,扶贫更需“扶心”,充分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与家长密切配合。工作中,充分发挥班主任职责,积极和学校各科室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积极争取资助,还要不断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变化,与家长密切联系,及时发现新情况,及时调整资助对象。这样既全面了解了学生,又促进了班级工作,更重要的是让家长对学校、对老师、对班主任工作更满意了,收到了一举三得的效果。 做“知心朋友”,扶贫更需“扶心”,做好感恩教育、成才教育、诚信教育结合 。资助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资助活动,学校通过资助工作来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的职能,要求教师注重加强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中特别重点突出对“感恩”和“成才”两个主题的教育,大力表彰和宣传自立自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典型,唤起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引导他们克服困难、立志成才、回报社会。此外,近年来,学校资助办联合县乡妇联、关工委、当地农商行、浙江滴水慈善基金会等部门,通过一系列资助作为平台,进行感恩教育、成才教育、诚信教育等活动,在全校学生当中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激励贫困学子自强不息,艰苦拼搏,诚实守信,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参与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力争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教育扶贫,任重道远,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偏远山区贫困孩子更好地享受党的阳光和雨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成人!(绩溪县荆州初级中学 胡名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