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视窗 网站二维码
绩溪电信
伟大的变革
钱学森 绩溪视窗 新春走基层
榜样3 国家安全教育日 360行
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绿色寨墙绕蜀水

作者: 程尚远 文章来源:绩溪视窗 点击数: 9287 更新时间:2021/3/19 20:02:25


绿色寨墙绕蜀水

程尚远
    绩溪县北境二都(今属板桥头乡),山峦起伏,散落着一个个山间谷地,是县内粮食主产区之一,有“二都米”的美誉。从二都凹头岭(今校头)源出一水,绕着山湾曲折北流八里,进入蜀水盆地。这里四面青山环抱,中间一片平畴,河水从田畴中流过,穿出北面狭隘的谷口,下行一里许,与东来的考溪水相汇称龙溪河,进入龙溪峡谷。两岸山峰犬牙交错,伸向河中,形成九曲十八弯。河水北流五里至大溪村南,东西两座高峰相夹峙,西岸一峰如巨人巍然挺立,山脚伸出一条百余米长的低矮山麓直插东方;东岸一峰如秀女亭亭玉立,左右各出一麓向西合抱。河水直冲西岸峭壁后折向东,又回环向西北,绕成一个“之”字形大河湾。这两座山峰人称“男女峰”,又叫“男女形”。由此,演绎出一段传奇故事。
    远古时候,男女峰经受日精月华,久而产生灵气,变成“男女形”,到了中秋月夜,男女幽然相合,两峰连在一起,河水受阻,漫向上游,龙溪两岸直至上游五里的那块盆地都成泽国。于是,那盆地便名“属水”,即属于水淹的意思。土地神将男女形相合之事上报天庭,玉帝震怒,命天神下界,将男峰伸出的山麓斩断,在峰脚破开一个大隘口,让河水从隘口中向北直流。原来的大河湾变成了干涸的荒湾。后来大溪村人将荒湾改造成数十亩良田,还在隘口上造了一座石拱桥。隘口辟开河水畅流以后,属水盆地已不再有水患,有人来盆地中定居。“属水”之名已不合实际,也很不雅致,遂以附近的蜀山和流经盆地的西溪水,取名为“蜀水”。
     蜀水盆地环山近水,中间是数百亩田畴,土肥水丰,生态环境优美,很早就有人选中此处定居繁衍。有文字记载,蜀水南端山中有“广化寺,始建于唐末,原名宣化院,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改名广化院,明洪武初改名广化寺”(乾隆《绩溪县志》)。明、清时期,寺内僧人甚多,烟火鼎盛,是二都一带最出名的寺院。民间相传:盆地西侧旧有梅家湾和鲍家二村,曾经盛极一时,几经沧桑,两村均毁于兵燹之中。如今只留下鲍家的废墟遗址和梅家湾“梅十万”的传说。现在盆地中还有两个村庄——上蜀水和下蜀水。靠盆地北端隘口边的村子,处河流下游,称下蜀水,陈姓在此聚居;盆地南端,民居依着倾斜坡地朝西而建的是上蜀水,村民大都姓黄。两村共有80多户人家,属板桥头乡蜀水行政村。
    徽岭余脉大鳌山北坡十二岱出一支脉,逶迤北伸,至蜀水盆地西,山势突然陡降,一山麓环转向东,起伏伸至河边如琵琶倒于地,称“琵琶形”。下蜀水背依琵琶形,南朝大田畈。隔河有来自白石岗的东边山,山顶浑圆,如屏耸立。东西山峰对峙,形成间隔30多米宽的隘口,一水中流,就是蜀水村的天然水口。
    蜀水村的祖先为美化环境,优化水口,在东边山麓跨河建了一座独孔石拱桥,长20米,高10余米,半圆形桥拱如龙门竖立于水口。那东边山坡度陡峻,树林浓密,桥东并无道路,建桥仅仅为了构筑水口景观的需要。桥西是进出村庄的大路,西侧琵琶形山脚建有社屋庙,庙与桥中间跨路有一亭阁,南北二拱门沟通村内外,亭上有阁楼,可以登临眺远。庙、阁、桥与东西两山连成一体,形成一道由自然山水与人工建筑相结合的村寨护墙,使水口紧锁,能保村庄的灵气财气不外流;同时也有维护治安的功用。蜀水处于绩旌两县接壤的偏僻地带,旧时,常有外来盗贼流窜至此,扰乱地方安宁。村民组织自卫,利用阁楼巡查防卫,以确保村寨安全。
    出拱门,大路沿河而下,是一段百米多长的峡谷,峡谷出口处,河上有座三孔石梁桥,桥长25米,桥梁是5根花岗岩条石构成,如同三门洞开,故名“三门桥”。桥上游10余米处有一道堨坝,引水至桥下游驱动水碓。堨坝上潴积成一段平缓河面,有如人工湖。桥西北有一跨路凉亭,拱门上方书有“细水长流”和“南北通衢”的横额。大路穿过拱门,左转进入黄瑶丘山谷,越株树岭或黄家岭即旌德县境。过石桥东行,石板大路通龙丛源古道至丛山关。此处三路相交,两水相汇,故名三叉口,也是蜀水村的外水口。

    站立三门桥上朝南望去,堨坝至村口拱桥之上百多米河面,水平如镜,岸边青草萋萋,鸭群游弋其间,两边杨树枝条低垂水面,如同一道绿色甬道。透过枝丛,只见那座久经风雨,伤痕累累但古韵犹存的石拱桥,掩映于绿荫深处,两边的水口山上浓绿一片。当地老者相告:三门桥以下河岸边原来是古树参天,林荫蔽日,经历人为劫难,古树已荡然无存,但近年来村中重视育林、护林,岸边新生的林木已郁郁葱葱。村四周的高低山峦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常绿树和竹林,好像绿色的寨墙围绕着村庄。蜀水村水口被人称誉为秀美的绿色天然水口。

图为蜀水村水口永兴桥

作者简介:
程尚远,1927年生,绩溪县伏岭镇西川村人。1949年5月参加人民解放军,任安徽军区政治部宣传干事、文教助理员等职,曾被聘为军区《铁军报》特约通讯员。转业后从事中学教育工作。80年代离休,应聘参与修志工作,担任《绩溪县交通志》《绩溪县公路志》主笔,《绩溪县志》“交通”章编篡。钟情于徽州乡土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著有《梁安撷趣》《绩溪村落的绿色水口》《绩溪亭阁文化》《徽杭古道传奇》等书。

 

版权所有 清凉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 18956362188 13865632153 举报不良信息电话:17756398069
邮箱:zgwjxsc@163.com 地址:绩溪县城适之街老凤祥银楼二楼 皖ICP备15023562号 皖公网安备 341824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