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视窗 网站二维码
绩溪电信
伟大的变革
钱学森 绩溪视窗 新春走基层
榜样3 国家安全教育日 360行
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绩溪村落的绿色水口:深谷遗珠上胡家

作者: 程尚远 文章来源:绩溪视窗 点击数: 9357 更新时间:2021/3/17 20:16:13

深谷遗珠上胡家
程尚远
    上胡家村位于荆州盆地中心,天目山脉主峰清凉峰北支借磡岭东南麓,荆州河(石门亭水)绕村东流过,沿河从村南到村北水口,建有一道长长的弧形石坝,坚固的坝体像一堵高墙围护在村东面,挡住南来的急流,使河水转向东北,绕了一个大弯。村北河上有座高耸的石拱桥——护阳桥,是水口的主体建筑。村庄与围坝之间以及河的上下游都是平旷田野,这里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水源丰沛。上胡家的胡氏先祖就选中了这一得天独厚的人居环境,建宅定居。
    上胡家是胡姓聚居村,建村历史已有400多年。据谱谍记载:上胡家胡氏属明经胡(李改胡),始祖胡昌翼的九世孙胡起岩曾任宣州太守,辞官后定居绩溪石京,十二世孙胡德芳迁居歙县,到二十九世胡仁兴,于明万历年间迁居昌邑,复迁回绩溪定居荆州。

    民间相传,很早以前,今上胡家一带地势低洼,水竹丛生。石门亭水从洼地中央自南向北迳直流过。胡氏始迁祖初来时,在今村庄以北较高的养牛山结庐而居。早在胡姓迁来之前的宋咸淳末年,就有何姓先来,建村在离河较远的东山垭,繁衍了300多年,已是一个人称“三街、九巷、十八井”的大村子何家庄。何家有个万贯家财却又刻薄吝啬的大财主,请了一位风水先生留在家中,想勘选一块风水宝地。这先生姓许,精通堪舆相卜之术,又有侠义心肠。那年到了腊月二十四,何家有个老规矩,不留外人在家过小年、吃年饭,将先生“请”了出门。许先生满腹怨气,忿然离开何家,恰巧与住在对岸养牛山的胡老汉相遇。胡老汉得知原委,热情邀请先生来到自家茅棚中,还杀了家中仅有的一只老母鸡,请先生和家人一起吃年饭,并留他住宿。何老财的刻薄和胡老汉的热情形成强烈反差,先生深受感动,顿生报复何老财而扶助胡老汉的念头。    

     翌日,许先生告别胡老汉时,恳切相告:“河边水竹丛是一块风水宝地,绝好的阳基。我有办法让何家庄将河流东移,再在河边水竹丛中安宅建村,必将兴旺发达,子孙华荣!”许先生回到何家,一切如前,帮何家四处勘寻风水宝地,并与何老财论谈兴家之道。他恭维何家,“人丁兴旺,财运亨通;只是富有余而贵不足!”何老财急切求教。许先生便从风水理念解述了可致荣华富贵的道理:“贵村姓何,何者‘荷’也,‘荷’得水而生发!何家庄离河远,‘荷’缺水而难旺。只要在石门亭河西岸筑一大坝,堵住向水竹丛洼地直流的河水,引向东北,绕到东山下何家庄边,‘水打东山岱,状元满街内’,何家便可大贵!”又指点何老财在河水出口处建一高大石拱桥,形同龙门,下游埋一巨石,状如鲤鱼;再在东山垭上,仿皇宫制式造一亭阁,形成“鲤鱼跳龙门,文星朝帝阙”的华贵景象,何家必然“状元及第,贵及天子!”老财一听,喜不自胜,立即发动全村筑坝、改河、造桥,又在东山垭建楼台亭阁,仿造皇家花园。那知许先生在设计放样桥基时,向西南偏移了角度,建成的桥拱如龙门对着水竹丛。河道东移,胡老汉家迁居水竹丛后,“鲤鱼跳龙门”正对着新宅,成了最佳的人工水口。若干年后,胡家子孙兴旺起来,他有益、富、贵、元、寿五个儿子,分成仁、义、礼、智、信五个支派,世代繁衍,成为荆州盆地最大的村子,以姓氏命名为“胡家”。后来河流下游又有另一支胡姓迁来建村,也叫“胡家”,人称“下胡家”,先来定居的就称“上胡家”。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何老财平日倚财仗势,欺压乡邻,改河造桥中又占人田地不给补偿,惹怒村众,有人以“强占良田,鱼肉平民,私造皇家花园,犯下欺君大罪”,将何老财告到官府。后经查实,认为“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判他在新建的石桥上烧三担灯草灰以赎罪。桥顶上风大灰扬,灯草灰未烧成,何老财就已倾家荡产,无奈只得投河自尽。从此何家庄一败涂地,剩下几户人家迁到梅树下、松烟堂去住了。至今还留下“何家自害自”的笑话柄。
    胡家始迁祖在建村选址时,得到风水先生的指点,讲究“来龙”“水口”和相关的村景建设。上胡家背靠巍峨的借磡岭,东出二支脉:一条来自果子山,有六座山岱逶迤相延,象征代代昌荣;一条出自杨村坞,后有两座“金”字形山峰相叠,人称“大金盖小金”,预示财气盛旺。两条来龙奔腾直下会于村西,胡氏宗祠就建在两龙相会处,形同“双龙戏珠”。民舍紧傍宗祠前后左右,向四周拓建,村庄好像木杓形,也有一说似肚兜(包肚),至今村中还有一处平坦叫“包肚角”。花岗岩条石铺成的大路从南到北穿过村中心,形成一条主街;五条巷道东西横贯,代表胡氏五支派。石门亭水改流东移后,村居离河较远,为解决村民用水之需,先人们在村南大坝以外筑堨引水,经涵洞导入村来。水圳旁大道平行伸展,穿过全村,至村北驱动水碓,然后回流入河。大道两侧分建上下两条水圳:路左地势稍高为上圳,水流清澈,供人饮用;路右为下圳,供浣洗和排泄污水。还分有支圳,引水灌溉村东那片农田。应急消防还是水圳的主要功能。有的老人说:最早筑水圳就是听了风水先生的话而设计的。因为上胡家对面有几座山岗高低排列形同火焰山,主回禄之灾,水圳穿村,在风水理念上是以水尅火;在实用中便于消防灭火。绩溪山村中筑水圳引水进村以便民的例子也不少,但水圳功能考虑如此周全,分成上下两圳的却是独一无二,足见当年设计者重视环保的良苦用心。
    上胡家村庄北面河水出口处,西有养牛山,东有东山,但两山之间是一片田畴,相距数百米,不是理想的水口。建村时,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以高大的石拱桥为中心,桥西建一土石坝,长100多米,连着西边的养牛山。石坝与石拱桥衔接处有一路亭,亭有3门,南北大路穿行,东侧上桥通往对岸。石拱桥东垛至东山脚,间隔一片百余米阔的田畈,中间垒筑方、圆形土石墩各一座。据说,方墩为官印,圆墩是砚池,寓意文风昌盛,辈出贤能。石桥、石坝、土石墩用以障空补缺,和西边养牛山、东边东山连接成一线,组成上胡家天然与人工结合完美的水口建筑。东西两山和人造石坝上都养植大片树林,大桥下沿河两岸古木参天,整个水口为绿色所笼罩。胡氏始迁祖建村时,他的5个儿子在村头河岸上共同栽植5棵杨树,企盼五房同茂,五世其昌。后来就有了“五棵树下”这个地名。数百年来,村人把这五棵树视为神圣不可侵犯,历经风雨侵袭和人为劫难,尚幸存一株,岿然挺立于村头,成为村史的佐证。
     历史沧桑,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荆州盆地南通县城、东达浙江的公路建成后,上胡家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民居村舍向东面田畈和村北扩展,村东沿公路两侧高楼林立,建成了商业一条街。原来的村北水口,只剩下那座经受洪水考验依然屹立河上的护阳桥,桥体上苍苔斑驳,藤蔓垂拂。桥下河岸上几株苍老虬枝的水口树,像岁月老人伫望于村口。东山上的古树已更新为山核桃林,郁郁葱葱,果实累累,为村民创造丰厚的经济收入。当年的水口已被现代建筑所代替,养牛山上竖起一排排新楼群。通往浙江省的上(胡家)石(门潭)公路越过原来的石坝向北伸展,走出绩溪的东大门,使绩溪融入江、浙、沪的途程大为缩短。旧石坝和坝前的农田已建成商贸市场和车站广场,广场西面大院里是荆州乡人民政府办公楼,它是荆州盆地的心脏。广场两端公路上车辆穿梭,行人熙来攘往,一派生机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日的上胡家,真的应验了当年风水先生的预言:这是一块灵秀的风水宝地。上胡家成了深山幽谷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附记:2006年秋,赴荆州采风所见,并参照张正文、胡能孚等老人提供史料写成。谨此致谢!

    作者简介:程尚远,1927年生,绩溪县伏岭镇西川村人。1949年5月参加人民解放军,任安徽军区政治部宣传干事、文教助理员等职,曾被聘为军区《铁军报》特约通讯员。转业后从事中学教育工作。80年代离休,应聘参与修志工作,担任《绩溪县交通志》《绩溪县公路志》主笔,《绩溪县志》“交通”章编篡。钟情于徽州乡土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著有《梁安撷趣》《绩溪村落的绿色水口》《绩溪亭阁文化》《徽杭古道传奇》等书。



 

版权所有 清凉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 18956362188 13865632153 举报不良信息电话:17756398069
邮箱:zgwjxsc@163.com 地址:绩溪县城适之街老凤祥银楼二楼 皖ICP备15023562号 皖公网安备 341824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