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邂逅罗穄粉
——徽菜论坛之三
作者:邵之惠

中堂与罗穄粉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然而,它们却邂逅了。
新年,收到我弟送来一大袋罗穄粉,我问怎回事?哪来这么多罗穄粉?他说,几年前,你是不是给我妻的侄女儿飞华画过一副中堂?我说一下记不清了。经他提醒,我想起有这回事。弟说,当时她做了新屋,请你画的。她要付你钱,你问,给你画这副中堂开心吗?她说,当然很开心罗!你说,大家都开心就行了!话虽然这么说,但飞华心里一直牵挂这件事:听说邵老师不嗜烟酒,送他什么好呢?
弟又问,你是不是曾经在龙川买过罗穄粉,我细一思忖,对对!是有这回事!


那是几年前的事,我陪央视编导阮军老师踩点龙川时,走到胡祠东边的巷口,见一妇女在薄篮里晒罗穄粉,我过去问这位妇女,这罗穄粉卖吗?她说,自家种点吃吃,不是拿来卖的。你也喜欢吃罗穄粿?我说,不是,是我丈母喜欢吃,但这粉县城难买到了!她问,你丈母好年纪了吧?我说,托嫂子你的福,今年九十五岁了。这位妇女听后,叫我等一下。只见她回家拿了只塑料袋来,不声不响地用面撬畚了一袋罗穄粉给我,看样子足足有3斤之谱,我也不知这粉的市价,便掏了20元给她,但她死活不肯收。她说,看样子你是个有孝心的人,这粉就送你了!我说不好意思,与嫂子你非亲非故,随便要了你种的粮食,心里不安呀!她说,自家种的,也不值几个钱!我跟你有点面熟,你经常来我们坑口(龙川)吧?我说是的,时不时的带朋友來玩。
当我道谢了这位邻里称她为”满仙姑”的妇女后,欲往回走,又被她喊住了。她眼晴直楞楞地盯着我问,你家是不是伏岭下的?我说是呀!她追问,是在应公家吗?我说正是!你怎知道?她说,我娘家也是伏岭的,嫁到坑口来的。我对你家有点印象,你姐大概同我上下年纪,你们兄弟三个,老大小时从上海回来还留了条小辫系是不是?我说,不错不错!满仙姑说,我眼晴不好,刚才不敢问,怕认错人难为情!真巧,今天在坑口碰上自家人了!她告诉我,她娘家是伏岭横巷某某家。
弟的几问,让我纳闷了?我几年前的事,怎么你都知道?故事回到飞华家来。据弟告诉我,飞华与满仙姑的娘家都在伏岭横巷,互为邻居。有次满仙姑回伏岭娘家走亲时,正好碰上飞华去她家串门,邻里间在唠家常时,满仙姑聊起“在应公家老二”曾在他那里买罗穄粉事。
讲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年,飞华便不声不响地种了一块地的罗穄,碾成粉,趁着今年过年的时日,连同自制的五香豆腐干、煎豆腐和3斤土猪肉作四色年礼,托我弟送来我家。
然而,物是人非了,那位爱吃罗穄粉粿的我老岳母已于两年前以九八高龄仙逝了!自然,今年清明上坟扫祭时,供仪中一定会多道罗穄粉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