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量
控制饮食的数量,使人体每餐饭后都感到饥饱适中,则是“定量”的主要内容。人体摄取食物后的消化、吸收、输布都是依靠脾胃来完成的。如果能够进食定量、饥饱始终,那么脾胃就能够承受食物正常的消化、吸收和输布。而脾胃功能运转正常,则能使人体即使得到充足的营养供给。从而能够保证人体正常的各项生理功能。相反,如果过分饥饿,不仅人体的营养来源不充足,且长此以往,消耗大于补充,则会使人体呈现衰弱之势,对于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如果饮食过量,对于人体同样没好处。短时间内进食大量食物会加重人体胃肠的负担。而食物滞留于胃肠,若不能及时消化,则会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输布;同时,脾胃负担过重还会造成脾胃受损。正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
2.定时
每日每餐进食时间固定,则是“定时”的主要内容。规律地定时进食,能够保证人体消化、吸收机能有规律地进行活动,亦有助于脾胃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张有弛地发挥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于全身的作用。如果终日食不离口或忍饥不食,则会打乱胃肠的正常运转规律,以致脾胃失调,消化功能减弱,营养的吸收和输布自然难以实现,人体的健康则会受损。因此,饮食有节的内容不仅包括进食定量,更应保持进食时间的规律,这样才能使饮食起到其应有的强身防病、延年益寿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