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姑 山
水村南面有座高山,峻峭挺拔,七峰并列,悬岩绝壁,云霭飘绕,远望如七姐妹聚首亲昵!远古时期,有两条龙,一曰青龙,一曰黄龙,同时相中皖南这块乾坤开阔,沃土平畴的宝地,预料未来必然人文蔚起,建立州郡,皆欲盘踞斯土为开山之“来龙鼻祖”。二龙各持理由,久久争持不下,便商议较量神通,谁先努出 36 座以上山峰,谁即为坐镇歙州之“来龙鼻祖”。二龙占阄,黄龙在徽岭之西,青龙在徽岭之东。
赴徽岭之西的黄龙,来到黟县地界,见这里泥土、石头都是黑不留秋的,造出来的山不好看,就先去黄土高原取来黄土渗入进去,一来一去,浪费了许多时日,想喘口气,再努山,却听到东方传来翻江倒海的隆隆声。身子底下的大地也在不停地抖动。它知道青龙在努山了。它担心用来支撑山峰的山骨让青龙用光了,自己再努不出山来,更怕青龙抢了先。就顾不得休息,在 154 平方公里范围内,一口气努出了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比原定数目翻了一番,既由六六三十六而有六六大顺之兆,又由二次翻番得四而生起始(四四)如意之祥。
这就是今日黄山的大小七十二峰。黄龙屈指计算日子,离约定时间尚有二天,就又把七十二峰打扮了一番,或雄伟峭拔,或清秀婀娜,或花枝招展,又添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黄龙盘在牯牛降上,欣赏自己这件杰作,越看越满意,越想越怡然自得,满以为能压倒青龙,稳坐歙州了。不禁自我陶醉起来,加上运土、掺土、造山之辛苦,一起袭来,便昏昏睡了过去。这一睡不打紧,竟睡了七七四十九日。
黄龙一觉醒来,微微欠起身往徽岭之东望去,只见茫茫云海中,露出的山峰没有几座,认为青龙道限不够,无力跟自己较量。沾沾自喜,摇头摆尾,腾云驾雾而来。行到歙州上空,不看则已,一看便慌了神。但见北起长江,南至钱塘江,绵延数百里一条大山脉,取名天目山,高高低低排列了 108 座山峰,虽然没有黄山高,最高的鄣山主峰才海拔 1787.4 米,比黄山最高峰莲花峰低 76.6 米,排在黄山第六座山峰贡阳山之后。但是,天目山挡住了东海刮来的十二级台风,使整个皖南的生灵,免遭灭顶灾害,深得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三界生灵的一致拥戴。
山上有一块平整的白石板,上有纵横纹理,如同一个围棋盘,称作白石棋坪。七姑山东向山腰间,有一平坦废墟,原是一座寺庙,僧侣甚多,香火盛旺。后来,来了一名挂单和尚。开始尊重方丈,善处众僧。慢慢地不守寺规,到处寻花问柳,偷香窃玉,方丈说了他几次,他非但不听,反而反目成仇,处处与方丈作难。自持武艺高强,哪个不听他支使,轻则几个耳光,重则责打致残。把个善良的方丈活活气死了,他自己当了方丈。自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正派僧人,纷纷逃离,投靠别寺。一些气味相投的癞皮僧,成了他的心腹、帮凶。民间婚嫁,新人过往,都被抢进山门,蹂躏三宿,才放回。府县驻军多次围剿,皆被打败,一时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