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绩溪创新举措培养非遗传承人
日前,绩溪全面完成第三批市级传承人申报工作,共择优推荐30名传承人参评。截至当前,该县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23人、市级52人、县级104人,数量居于前列。该县两年间新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名,增幅达53%,新认定县级代表性传承人43人,增幅达70%,将培养传承人作为重要落脚点,着力构建“代表性项目—传习基地—传承人”的非遗保护传承机制。
为建立完善的传承人认定和培养机制,该县创新举措,建立发现机制,动员乡镇、村力量,开展普查,发现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并建立档案资料;健全认定办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传承人认定工作,做到资料齐全、档案完备、程序科学、公开透明;完善考核评估,要求传承人年终需提交传承工作总结,根据总结情况发放传习补助,同时开展日常检查评估,督促传承人履行义务;加强宣传造势,传承人是民间文化的重要守护者,出版《徽州工匠大全》(绩溪卷)图书,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传承人的技艺、事迹,在各类媒体上有声有影。
据悉,该县将创新机制体制,致力于建设一支传承有序、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传承人队伍。进一步完善《绩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推出各级非遗传承人奖励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徽墨、徽州三雕、徽剧、徽菜等方面代表人物。修订《绩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传习所)认定办法》,每3年评选一届十佳县级示范传习基地,依托传习基地实施“名师带徒”工程,设立10个名师工作室,每年带徒30人以上;开展“非遗进校园”工作,每年举办戏曲演出等非遗活动30场次以上;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更多传承人。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形成梯队序列,开展各类创作创新评选活动,实现传承人队伍薪火相传、“人丁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