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绩溪方言俗语》作者邵名农。作者从2012年初开始记录整理方言俗语,凭自己的记忆和从社会生活中收集以及在一些乡土书籍中获取一部分,共收集整理出:谚语1584条,分成十一类;俚语1597条,分成四类;方言谜语61条;以上合计共3242条。本书还辑入了作者编写的十篇方言俗语故事。作者花费大量心血著作此书,旨在将绩溪的方言俗语用文字的形式留存于世,也渴望更多的热心人参与到挖掘、抢救绩溪方言俗语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中来。现将《绩溪方言俗语》分章节在“绩溪视窗”网站独家发布,目的是但求行家不吝指正,修正表述的条目和释义一些错误。请将宝贵意见留言发给绩溪视窗。邮箱:zgwjxsc@163.com QQ:1106892231;手机版直接在下方在线留言、或短信发送。绩溪视窗将您的宝贵意见反馈给本书作者。
特别提醒: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盗用!
农业篇(先按季节,后其它。时间均指农历。)
粟:种在山地里,比米小的粮食
1. 八月半种大蒜,八月中种大葱。
【释义】大蒜、大葱的栽种时间。
2. 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
【释义】晚稻如果秋分还未抽穗,大部分的稻禾因气温低抽不出穗了。
3. 寒露油菜霜降麦。
【释义】寒露要播种油菜,霜降要播种小麦。
4. 枇杷开花吃柿坨,柿坨开花吃枇杷。
【释义】寒露节气时枇杷开花而柿子成熟,小满节气后柿子开花而枇杷成熟。
5. 霜降霜降,麦籽出瓮。
【释义】“瓮”即陶土的缸,农村用来储存小麦等粮食。霜降小麦要播种了。
6. 透气白,好种麦。
【释义】呼吸时呼出的热气遇冷变成白雾时就可以种小麦了。
7. 种麦种到小雪,麦杆都矮一节。
【释义】小麦到小雪季节再播种,麦秸杆要矮一个节。穗粒数、千粒重均少。
8. 九黄十收,十黄九收。
【释义】农作物尤其是谷类作物,太老了容易落粒损失,秸杆老死了会倒伏、没倒伏的谷穗也会下垂,不便于收割。所以九成黄收获比较好。
9. 小蚕要加温,大蚕要通风。
【释义】小蚕本身热量少,怕冷,尤其是春季蚕养小蚕时气温还很低,所以要加温。大蚕体积大,热量足,气温也很高,所以要通风散热。
10. 三七耘田,四七下粪,五七六七干湿湿。
【释义】“七”即七天。水稻移栽后的田间管理要领:二十一天后耘田;二十八天后下猪牛粪在稻行间;四十天左右要“靠田”,即保持田面干干湿湿。植物的生长特性是干长根湿长禾,这样可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达,为丰产打下基础。
11. 三个月种,一个月收。
【释义】许多积温型的作物种得太早,由于气温低,长得很慢。适时播种的,长得较快。早种、迟种收获的时间相差不大,三个月内播的种,收获都在一个月内。
12. 干花湿荚。
【释义】豆类植物开花时需要晴天,气候干燥一点,有利于昆虫帮助传花授粉。结荚后需要湿润一点保证水分供应,有利于豆粒灌浆,促进籽粒饱满。
13. 干长根,湿长禾。
【释义】土壤水分少时作物拼命长根吸收水分,根系则发达,有利于后期生长。土壤水分充足时作物快速长禾,易造成倒伏。所以,苗期稍旱一点对作物有好处。
14. 干煞萝稷,饿煞皇帝。
【释义】“萝稷”即高粱,是最耐旱的作物之一。
15. 干耕湿锄,不如休息。
【释义】干耕湿锄都会破坏土壤良好的团粒结构,很不利于以后耕作和作物的生长。
16. 不曾霜降就下霜,来年要吃糠。
【释义】霜下得太早,有些秋季作物还没有来得及收获,会造成损失。秋播的作物刚出苗就受到霜冻的伤害,来年午收要减产。粮食不够吃,只能吃糠充饥。
17. 田要冬耕,儿要亲生。
【释义】冬闲田最好冬耕,既可以冻酥土壤,还可冻死藏在土壤中的害虫和病毒。
18. 好稻叶下放,差稻面上装。
【释义】丰产的水稻都不会早衰,到收割时保命叶还很旺盛,沉甸甸的稻穗都被叶子遮住。早衰的水稻叶子先枯,看到很多稻穗,谷粒不饱满,产量也就低。
19. 东一穗,西一穗,四十日就好割。
【释义】小麦和水稻,见到零星的吐穗,四十天后就可以收割了。
20. 光眼鱼,瞎眼笋。
【释义】河里总有漏网之鱼,山上总有漏拔之笋。